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学院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学生以集中观看、个人自学等各种形式观看四场思政大课的同步直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四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课后,师生们共同开展学习讨论,引领大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第一场“同上党史思政大课”
4月24日下午,“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开课第一讲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朝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卢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何畏作为主讲专家。赵朝峰教授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为主题,深刻解读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分享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卢勇副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索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何畏教授聚焦“中国共产党形成与传承的百年历史”,生动地讲述了“红船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勋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彰显的思想伟力与责任担当。
课程结束后,大家心情澎湃,倍感激动,纷纷表示从党史学习中获得了启发、汲取了力量,真正从心底里感恩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牺牲与奋斗,更加懂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进一步坚定了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决心,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第二场“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
5月9日下午,“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开课第二讲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志丹与复旦大学副教授肖存良作为主讲专家。王雪超作了题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授课,他从“民族独立新形象:由丧权辱国到屹立东方”、“国家统一新局面:由四分五裂到团结统一”、“人民解放新面貌:由受人压迫到成为主人”等方面进行解读;张志丹作了题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的授课,他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奇”在何处、新中国经济发展“密码”为何等方面进行讲述;肖存良作了题为《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授课,他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与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等方面细致解读。
三位专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讲述,在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课程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举例生动,通过学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新中国史教育。为引导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场“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
5月15日下午,“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开课第三讲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闫方洁、南开大学教授肖光文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向明作为主讲专家。
回首过去,我们40多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基本国策,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日新月异的三十多年间,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使中国人民走上富强的道路。直播结束后,各班级组织同学们依次表达自己的观影感悟,大家积极踊跃发言,积极讨论,纷纷表示本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加强了自身对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知识的学习,深化了内容的理解,收获颇丰。
第四场“同上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
5月22日下午,“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开课第四讲邀请到北京大学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马慎萧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付丽莎作为主讲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六个时间段”为基本指针,从学理上阐明回顾和反思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启示意义和重要方法。其次,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付丽莎分别通过理论联系史实的方式系统回顾和梳理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最后,顾教授勉励广大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学院将继续结合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在深入学习“四史”中汲取哲学智慧和奋斗精神,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